遑字的读音为 huáng ,与常见字“皇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遑字的注音为“胡光切”。

很容易出错的一个字,,现在赶紧敲出它的拼音并找到它,发到底部留言区,现学现用才管用!

知道它的读音后,来看下它主要的含义和用法(后文有详细含义和用法):

① 闲暇:表示没有事情做或者不忙的状态。 ② 急迫、匆忙不安:形容人处于紧张、急迫的状态。 ③ 何、怎能:用于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怎么”或“怎能”。 ④ 恐惧:古同“惶”,表示害怕或担忧的情绪。

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字,仅仅知道它的读音和主要含义,还是不够的,如果我们能知道前人创造这个字时候是怎么想的,那么就很容易从根本上掌握它,来看它的造字本义:

“遑”字篆文字形由辵、皇构成。左侧的“辵”,表示行进;右侧的“皇”,即“惶”,表示恐慌。二者会意表示因恐慌而行进不定,本义为步伐不坚定,慌慌张张地走。

由辵、皇构成的“遑”字,是一个人在恐慌中行走,步伐显得匆忙而不稳重。这在古代可能用来形容人在紧急或恐惧状态下的行动。

古籍中,“遑”字多以“徨”代替,两者在意义上有所联系。汉语中常“彷遑”并用,“彷”强调不知所向而举步犹豫;“遑”强调内心惶恐而步伐不坚定。

后来,“遑”字的本义如今已不多见,但在古文中仍有体现,如“遑遑”、“遑遽”等,用来形容急忙或慌张的状态。如今“遑”字更多地被用作副词,表示“岂”、“怎么”、“怎能”、“哪能”等意思,如“不遑宁处”、“遑论”等,用来形容无暇顾及或无法做到的状态。

知道造字者造遑字的意图后,我们就很好理解这个字了。下边,看下古代字书里是如何解释这个字的:

《说文解字》里对“遑”字的解释引用如下:

“急也。从辵皇声。或从彳。胡光切。”
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遑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,他指出“遑”字的本义是急迫,这个字由“辵”部和“皇”字组成,其中“辵”表示与行走有关,而“皇”则是声旁,表示声音。段玉裁还提到,这个字有时也可以写作“彳”旁,这是另一种写法。他进一步阐释说,“遑”字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急迫不安的状态,比如《诗经》中就有“不遑启处”的用法,意指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安坐。段玉裁还提到“遑”字有时也与“皇”字通用,表示闲暇的意思,这在《书·无逸》中有所体现,如“不遑暇食”,意指没有时间悠闲地吃饭。

《康熙字典》中“遑”字意为闲暇,也指急迫、匆忙不安的样子。古籍中常用“遑”来表达没有空闲时间,如“不遑暇食”表示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形容非常忙碌。同时,“遑”也可通“惶”,表示恐惧,如“遑遽”形容因恐惧而慌张不安。“遑遑”则常用来形容人忙碌不安、心神不宁的状态。

简单了解完古代字书里关于这字的释义外,我们对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就了解的差不多了。总结一下,现在来看下遑字如今的详细的含义和用法:

闲暇:指没有事情做或者不忙碌的状态。例如,在古文中“不遑”表示没有闲暇,而“未遑”则表示还没有空闲。

匆忙不安定的样子:这个含义也写作“皇皇”,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急迫或不安而显得匆忙的样子。

古同“惶”:在古代,“遑”字与“惶”字可以通用,表示恐惧的情绪。

急迫、匆忙不安:作为副词使用,描述一种急迫或匆忙不安的状态,如“遑急”、“遑遽”。

何、怎能:作为副词使用,表示反问,相当于“怎么”或“怎能”,如“遑论”表示“怎能论及”。

闲暇:作为名词使用,指空闲或闲暇的时间,如“心之忧矣,不遑假寐”中的“不遑”即指没有闲暇。

文末,来对这篇文章要点做个小结:

“遑”huáng字,本义指匆忙不安的样子,也可表示闲暇。《说文》中解释:“遑,暇也。” 在古文中常用作否定词,表示没有时间顾及某事,如“不遑多让”意指没有时间谦让。

“不遑多让”意味着不相上下,难分伯仲。例如,在一场辩论赛中,两位辩手的表现都非常出色,可以说他们的表现不遑多让,难以判断谁更胜一筹。

结束本篇关于汉字“遑”的笔记,就到这,共同学习,学到知识的话,点点赞、在看,下篇见!